您的位置: > 欧 易 OKX 区块链新闻> 正文

打印本文             

2020年初的那场疫情几乎让全球经济陷入停摆的境地,时至今日,短短两年内,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线下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人们慢慢习惯了居家线上办公、用社区购线上购买食物、和朋友用线上游戏代替日常的社交行为,传统的生产生活行为被加快挤压到线上。


“线上生意”因祸得福,在陡增的线上需求刺激下,产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新业态,例如社区购、例如P2E玩赚模式的游戏。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今年下半年大热的链游Axie Infinity。事实上这款游戏在走进大众视野之前就已经持续运作了两年,那么为什么是在这个时间点,为什么是这个项目把原本简单混乱的链游带出圈?背后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新冠疫情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失业,亚太地区尤为严重,据国际劳工组织在2020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新冠疫情造成了约8100万人失业,收入水平下降了10%,相当于损失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将直接导致地区内贫困水平上升。人们不得不寻找更多的收入来源,Axie和它的玩赚开始正式走入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br早在20年5月份上线的名为《Play to Earn》的纪录片向我们展示了,疫情下菲律宾贫民窟的失业人群是如何借助一款游戏来改善自己生活的,这里面的主人翁包括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带孩子的母亲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每个月从链游中获得的收入平均超过了300美元,已经高于当地的平均收入。


P2E模式在大众范围内爆火的意义实际上要远高于大众舆论对比特币强化,这标志着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开始跳出投资和金融的单一圈层,真正向更实际和更复杂的商业生活场景渗透。


后P2E即将到来,市场需要更可持续性的“X”2E

但是以P2E为核心的链游只能说已经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即让人们能够感受并接受类似这种的加密商业模式。其本身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对P2E链游的可持续性表示怀疑。


事实上,P2E链游还是没有脱离资金游戏的范畴,人们本质是为了赚钱,然后以此为基础套了一个游戏的外壳,这种缺乏刚需场景支撑的模式,如果没有持续性(并且是持续性增长)的流动性注入,其收益在后期将会大幅度递减。并且游戏的娱乐性和收益的效率性这两者始终是相对立的两种目标,因此P2E链游后期很可能会出现收益暴跌后的突然性死亡,即使能够生存下来,其发展的天花板也非常明显。


后疫情时代,元宇宙概念流行,而P2E链游只是一小部分。数字创造、数字资产、数字市场、数字货币、数字消费,元宇宙经济还会出现更合理的商业场景及模式创新。


S2E:ShopNEXT的新业态

例如今年在疫情中获得极大增益的电商产业。与Axie同属于一个诞生地的越南加密电商平台ShopNEXT开创了一种全新的Crypto商业,Shop to Earn,即用户在ShopNEXT平台上的购买行为可以获得包括BTC、USDT、BNB、ETH在内的Crypto返现。


从市场规模和商业模式上来看,S2E拥有更强的活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据谷歌、淡马锡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1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显示,东南亚数字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实现逆势增长,互联网用户数量和数字经济规模都持续扩大。2021年东南亚数字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740亿美元,并有望在2025年突破3600亿美元,到2030年甚至可能达到7000亿至1万亿美元。数字支付交易总额将从2020年的6200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的7070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1.17万亿美元。


brShopNEXT面对的是一个数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更重要的是,这还是一个刚需性的商业场景。即使后续疫情放缓,但线上数字消费仍然是消费者的长期习惯。


br从商业模式上看,ShopNEXT的母公司是越南最大的头部电商导流和返现平台Shopiness其自身拥有超过600家的品牌营销资源,包括Shopee、Lazada、Amazon、Apple、Adidas 等。本身就拥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营收循环以及商业生态。


对B端,ShopNEXT向该平台上的所有商家提供销售导流和营销展示的服务,商家向ShopNEXT支付一定的销售佣金,作为平台的持续性来源之一,同时商家可以在该平台上向用户提供相应的价格折扣,进一步吸引用户进入。对用户来说,他们可以在平台上选择自己想要的产品下单,获得折扣价格的同时,可以得到来自平台的Crypto返现,这个返现来自于平台从商家那里拿到的销售佣金。这样商家获得了销售收入、用户获得了平台收益分成和价格优惠,而平台也从中赚取基本的收益。这三者就形成了一个正向三赢循环,并且这种循环会伴随着购物这种刚需场景持续进行,逐步增长。


br根据其官方公布的路线图,后续ShopNEXT还会支持线下以及O2O场景下的Crypto消费返现行为。这对于处在旅游业和线下产业遭到严重打击的东南亚市场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商家和用户可能都会藉由这样的平台来获取更多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部署在BSC上的ShopNEXT获得了来自于Binance的支持。Binance旗下的 Binance Pay将为ShopNEXT的用户提供非接触式、无国界和安全的用户对用户加密货币支付服务,借助 Binance Pay 技术,用户可实时将加密货币免费发送给好友,使用加密货币向 Binance Pay 的合作商家付款,以及利用 Binance P2P 兑换法定货币。于此同时借助 Binance庞大的用户基础,ShopNEXT也能够从中获取海量的用户。


截止目前ShopNEXT母公司平台Shopiness已经拥有超过70w注册用户,10w MAU,每月超过100w次的转账。在Crypto商业场景的加持下这个数字可能还会呈现爆发性的增长,其成功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毕竟自从区块链技术诞生以来,Crypto电商的概念就已经被提上议程,同时业内也有诸如StormX、Lolli这样的成功案例。但是基于刚需的电商场景构建的ShopNEXT已经是后P2E时代中一个成功的尝试者了。


            丧文化,后亚文化下的 Web 3.0 新部族

撰文:Mingzin

编辑:榆生

在《Azuki:日本动画与Web3.0后民族身份特征》一文中,我从 Azuki NFT 作为日本动画的一个延续的角度,阐述了 Web3.0 的去中心化理念与日本科幻动画里的虚拟世界相互呼应的原因,以及人们在全球视野中对理想化了的“后民族身份”的想象与向往。但是,在这个复杂的全球文化视野下,这种混融的风格元素与其多元化的模型所建构出来具有二次元精神的风格流派,并没有拥有相对主导的影响力。似乎,普罗大众在和一个更能代表人们当下的思想状态共鸣。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当下的时代精神 (zeitgeist),不同地方的人措辞或许不同,但是它们的价值内核具有普世性质。在 2021 年 6 月,中国大陆掀起来了一场巨大的社会运动——“躺平”。“躺平”是一场“消极性的”反抗运动,它反映了年轻人对国内环境下难以避免的 996 工作制度、内耗的内卷行为和劳动法失效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态度。纽约时报的记者 Cassady Rosenblum 指出,不仅在中国存在“躺平”这样的现象,在如美国一样的西方国家,工作的神圣性也早已被祛魅了。

由此可见,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对所谓“正能量”、艰苦奋斗精神和类似于美国梦的宏观叙事进行了反思,信仰的崩塌随之带来的必定是一系列物极必反的社会运动和行为。NFT PFP 项目 mfers 的模型构思和其自发性极强的社区则是对目前全球集体出现的“丧文化思潮”的呼应。本篇文章将从丧文化和后亚文化下的新部族,两个角度去探讨mfers在后现代语境下所引发的一股 Web3.0 社会文化风潮。

注:本人认为可以把后亚文化下的丧文化归纳为整个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条分支;丧文化的内核是抵制宏观叙事、呈现虚无主义、碎片化等等。这与后现代主义价值观本质是一样的。当然, 后现代主义的复杂性是值得我们去讨论的。由于本人的知识储备和文章篇幅有限,我们将主要分析 NFT PFP 项目,故而并不能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视角中给大家一个深刻研究,希望大家能够原谅。在合理地运用学术语言的前提下,为了照顾非学术的读者,本片文章内所使用的“后现代主义”等同于丧文化的含义

从风格及内容呈现的角度上对NFT PFP项目进行一个大致分类,BAYC (无聊猿俱乐部) 和 mfers 是在同一个赛道上相互竞争的对手,两者在创作上也产生了相似的价值取向。BAYC 首席设计师 Seneca 在与滚石记者 Samantha Hiossong 的采访中解释道,无聊猿的模型设计与她本人的审美息息相关,其构思是一只即便拥有世界上所有的金钱和时间依旧对生活感到厌倦的猿猴。mfers 的设计师 Sartoshi 在他发表的《what are mfers》文章里也表示,他与他所画的火柴人形象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那个抽着烟,慵懒地摊在椅子上操控键盘的火柴人,使他意识到这个形象原型就是在 web3.0 里的他本人。

两位艺术家都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在社会中的模样反映在了设计的角色上,而这些未经美化且具原生态的NFT角色打动了人们,并让人们对这种形象产生了共情。来自华南理工的苏宏元教授在《后亚文化视阈下网络“丧文化”的社会表征及其反思表明》文章中阐明:“丧文化主要指 80 后、90 后群体在面对社会阶层固化、生活困境及工作压力等时无能为力,陷入消极、迷茫甚至绝望的情绪“漩涡”中,因而使用文字、图片、影像等符号形式对自身麻木、颓废生活方式进行戏谑和自嘲。”而这些 NFT 角色所带有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 NFT 市场上极其受欢迎的程度,反映了目前真实的社会状况,人们消极厌世和逃避现实的心态。

BAYC #4671

我们似乎在无聊猿#4671看了一个这样的表达,一个消极厌世且富可敌国的猿猴即使在参加本该热闹的派对时,也无法感受到一丝快乐。这个带着浓浓黑眼圈而又抑郁深邃的眼神表现了整个角色形象的心理纵深,就像苏宏远教授所说的一般,丧文化下的人们已经”自身麻木”。而那顶引人注目的派对帽与ta抑郁的表情产生了强烈对比,使得无聊猿#4671置身于一种更加荒诞的境地。Ta 如同进入了《禁闭》(哲学家萨特笔下的戏剧)里的地狱场景一般,进入了被众人凝视的派对之中。而 BAYC 联合创始人之一的 Gargamel 也指出了由无聊猿而引发的情绪中蕴含着一种存在主义的无聊感。

丧文化,后亚文化下的 Web 3.0 新部族

撰文:Mingzin编辑:榆生在《Azuki:日本动画与We...

关于我们

支持iOS|android|windows等平台

  • 用户支持
  • 帮助中心
  • 服务条款
微信二维码
欧 易 (OKX)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Powered by OKX
QR code